学在物院 教授引航|李新强教授参加“教授面对面”活动

作者: 时间:2025-04-17 点击数:

4月11日下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格致”生涯教育与学习发展中心于9号楼551活动室举办了“教授面对面”活动,李新强教授向同学们介绍自己的研究领域,同时根据同学们的问题提出了许多有益建议。

教授介绍

李新强,教授,博士生导师,先后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华中师范大学首届桂子学者和北京大学高能物理中心李政道青年学者,现担任2112班班主任。2007年博士毕业于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2008-2009年以洪堡学者身份在德国亚琛工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0-2012年在西班牙瓦伦西亚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2013年-至今在华中师范大学工作。多项研究成果被粒子数据组(Particle Data Group)、Belle II物理白皮书以及BaBar、Belle和LHCb等实验组多次重点引述。先后主讲过本科生的《数学物理方法》、《实用Mathematica》和《群论》以及研究生的《量子场论》、《物理学中的现代数学物理方法》和《群论》等课程。


访谈内容

李新强教授首先向同学们介绍了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夸克味物理和CP破坏、有效场理论等,同时结合最近的重大研究突破——重子“CP破坏”现象的发现,和同学们深入探讨,加深同学们对前沿知识的了解。除此之外,李新强教授还简单介绍了他所教授的课程。他不仅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课程的重点难点,还针对学习方法提出建议,让同学们受益匪浅,收获颇多。


针对同学们普遍关注的读研问题,李教授从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和生涯规划两个方面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指出,本科阶段的学习侧重于知识体系的广度积累,同学们通过学习系统课程,掌握了学科的基础知识。而研究生阶段则更强调创新能力的深度培养,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原创性研究。因此,同学们的思维方式必须从被动接受转变为批判性建构。李教授还建议,研究生的学习应保持“每日深度研究若干小时 + 弹性学习(例如技能补充、跨学科阅读)”的节奏,同时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通过运动、社交等方式释放压力,让研究生生活充实、丰富多彩。

李新强教授认为,大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的同时,必须建立清晰的自我认知体系,切忌人云亦云。不论是选择科研还是就业,都需要明确方向并专注实践。科研需深耕文献、反复实验,用创新突破瓶颈;就业需把握行业动态,在实践中提升专业技能。教授鼓励同学们,确定方向后应学会制定阶段目标,保持定力,将规划拆解为可执行步骤,终能在持续努力中实现突破。


华大物院“格致”生涯教育与学习发展中心

通讯员|李 想

责编|贾一翀

审校|马英 舒佳欣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