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铭,共青团员,2022级物理学(公费师范)专业,曾获博雅丹桂奖学金,校级优秀共青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三好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个人,2023年校级优秀志愿者等称号,第九届“优利德杯”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讲课组)一等奖等;现任学院2022级年级学生会宣传部部长,曾任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团委马克思列宁研习会总负责人、物院辩论队队长;曾在2023年暑假前往赤壁市柳山湖镇进行支教,2024年暑假前往咸宁市白霓镇进行支教,累计志愿时长390小时。
追光而遇 沐光而行
“其实想想真的很神奇,高中坐在教室里听物理老师描述着华大物院有意思的活动的时候,还真没想到自己和这里有这么深的缘分。”马铭的高中物理老师也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的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这位老师为她打开了一扇神奇的物理世界的大门,让她一直觉得物理是一门很有意思的学科,尤其是探寻万事万物运行规律的过程中,物理学家们的巧妙构想、严谨实验令人叹服,而且不经意间会发现这些最基本的规律背后往往蕴藏着面对生活的启发,这让她逐渐确定了自己想要选择物理专业的决心。“而想成为一名老师是因为初一时的班主任在我成长的关键时期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带给了我许多积极的影响,她一直是我的榜样,所以我也想去传递这样一份温暖,对我以后的学生产生一点积极的影响。”
进入大学后,物理专业课的学习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面对挑战,她深知唯有勤勉钻研,方能真正吃透学懂。遇到不懂的地方,她总是第一时间向老师请教,或是与同学们展开讨论,直到把问题彻底弄清楚为止。这种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她在学习上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也让她在一遍一遍的尝试和学习的过程中对物理有了更深的理解,也正是这份不懈的努力,她在大二学年多门课程均取得九十分以上的成绩,综测位列专业第四。
向外探寻 向内思考
大二学年马铭担任了学院团委马克思列宁研习会的总负责人、物理学院辩论队的队长以及2022级年级学生会宣传部部长等职务。这些不同的角色赋予了她多重身份,也让她充分锻炼了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管理能力。作为马克思列宁研习会的总负责人,从策划“格物杯”时政知识竞答大赛、百生讲坛优秀主讲人选拔比赛等活动,到协调各方资源确保活动顺利进行,她学会了如何在出现意外情况时保持冷静,如何在团队中发挥每个人的作用。“其实看到‘格物杯’时政知识竞答大赛这个自己从寒假开始就一直策划组织的活动顺利完成真的非常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相信无论是我们工作人员还是学院参与活动的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充分践行了马列这个部门‘关注社会百态,引导青年成才’的宗旨。还有每次活动结束后的复盘,我们一起讨论这次准备过程中有哪些不足、如何才能做的更好,这其实是我与伙伴们成长最快、收获最多的时刻。” 而作为物理学院辩论队的队长,马铭在一次次的协调中充分锻炼了自己的沟通能力,令马铭感受最深的是物院辩论队这个大家庭带给她的温暖,“记得大一刚来辩论队的时候,害怕自己说的不好都不敢说,当时辩论队的队长给了我很多鼓励,我也是在后面一次次的不断锻炼中慢慢成长的。”
马铭同时还利用每年的暑假时间参加支教,将温暖带到更多的地方。在大一学年暑假她作为宣讲组组长跟随学院党员国情学习与实践队前往赤壁市柳山湖镇宝塔山村同队员们一起进行了为期14天的支教并负责“两弹一星精神”的宣讲。在大二她加入了心火白霓队,和大市村的伙伴们一起度过了难忘的21天,共同开展暑期学堂,共同组织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物理中,同频才能共振,而共振时能量最大,我想我永远不会忘记我们一起共振过的夏天。”
马铭假期参与支教
保持热爱 厚积薄发
为了锻炼自己的师范生技能,马铭经常参加各种师范生技能类比赛,以赛促练。大一刚站上赛场时并不能取得很好的成绩,但就是通过每一次准备比赛过程中的练习、比赛结束后获得的反馈、每次经验的积累,才让她在大二、大三逐渐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微课设计、普通话演讲、班主任基本功、模拟求职等比赛中均能取得学院一等奖的好成绩。“令我印象最深的比赛是物理创新实验设计竞赛,我有幸担任我们团队主讲人这一角色,感谢指导老师谢丽以及同伴们的信任与帮助,我从最初的紧张不安,到最终能够自信满满地作为第九届‘优利德杯’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讲课组的优秀作品,代表华师向来自湖北省各个学校的参赛者展示我们的创新实验设计成果,这段经历无疑是我成长道路上的一次蜕变。”
“很多物理学家身上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对生活永远怀揣着好奇的态度,我也向他们学习,我还挺喜欢尝试新的事物。”在大一马铭加入学院主持队,主持了学院的五四青春诗会;在大二她更多的通过学校的各种活动尝试新的事物,比如心理情景剧,和伙伴们从零开始编写剧本、打磨剧本、排练展示;还接触到了飞盘,“我非常喜欢这种和同伴们并肩作战的感觉。”
第九届“优利德杯” 湖北省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优秀作品展示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这是马铭初中第一堂物理课上老师写在黑板上的一句话,当时的她还没有特别理解这句话的意思,直到进入大学,在学院2022级的新生大会上,学院院长的发言中提到一句话“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这两位前辈似乎都想告诉我们珍惜现在,活在当下,全力以赴,而对所谓的结果多一份从容和坦然。“我时常感慨自己的幸运,也深知自己仍存在很多不足,‘路漫漫而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 贾一翀
责编|钟瑷忆
审校|马英 王棣 何思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