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华中师范大学ALICE和LHCb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共享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

作者: 时间:2025-04-11 点击数:

当地时间2025年4月5日,科学突破奖(Breakthrough Prize)基金会在美国洛杉矶宣布了2025年科学突破奖获奖者名单。包括数十名华中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在内,来自70多个国家的13508名研究人员共同荣获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以表彰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对希格斯粒子性质的精细测量确认了对称性破缺产生质量的机制、发现新的强相互作用粒子、研究稀有过程和正反物质不对称性、在最极端条件和最小尺度下探索自然界。所有的获奖者分别属于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四大实验合作组——ALICE、ATLAS、CMS和LHCb实验。

作为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两大核心实验,ALICE与LHCb实验均聚焦微观宇宙的终极探索。其中ALICE实验致力于新物质形态---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物质信号及其性质的研究,LHCb实验则致力于探索物质与反物质的细微差异、基本对称性破缺现象,以及由重轻夸克组成的复合粒子的复杂能谱。华中师范大学最早于1993年参与LHC国际合作研究,先后于1993年和2013年加入ALICE和LHCb实验。我校团队持续深耕三十余载,在粒子探测器研制、实验数据获取与物理分析等关键环节均作出重要贡献。


作为中方牵头单位,华中师范大学ALICE课题组曾先后研制了光子谱仪读出电子学系统、取样电磁量能器的一个超级模块、内寻迹系统升级探测器的500个硅像素模块,以及前向缪子寻迹系统的读出链路板。目前ALICE课题组有主要成员5人(周代翠、殷中宝、张晓明、毛亚显、裴骅),聚焦于夸克物质喷注探针、重味探针、部分子集体行为,以及小系统碰撞中的新物理现象的实验研究。对揭示夸克物质中的重夸克输运特性、喷注淬火行为、强相互作用动力学性质、小系统碰撞中的类QGP新现象等做出了一批主导性研究成果。包括曾获LHC能区高横动量底夸克产额核压低因子最精确测量、率先观测到夸克物质中软–硬过程相互作用诱导的尾流行为实验判据、发现强子型碰撞中粒子产生机制的底层相似性、首次观测到高能喷注内-外奇异强子的产生特性差异及起源。研究成果多次被《CERN courier》和《CERN news》专门报道,其中底夸克热化自由度的发现获评CERN 2023年度亮点。


华中师范大学LHCb课题组目前有主要成员5人(谢跃红、尹航、陈凯、张冬亮、周晓康),长期深耕重味物理、电荷-宇称对称性破坏(CP破坏)、电弱物理等研究方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包括双粲重子的发现(入选2017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Bs介子混合角的世界最精确测量、B介子到粲偶素衰变直接CP破坏的首个证据、标准模型基本参数弱混合角的精确测量。值得一提的是,近期我校LHCb团队和国内兄弟单位联合攻关,首次在重子系统中观测到CP破坏现象,此成果被视为探索基本对称性破坏的新里程碑,受到了国内外学术界和媒体的广泛关注。


当前华师ALICE和LHCb团队正深度参与探测器升级的研制和建造。随着2027年HL-LHC高亮度对撞时代的来临,两个团队将继续在各自实验的前沿课题上继续探索,为解决重大前沿课题而持续攻坚。


华师Alice团队合影

华师LHCb团队合影


参考信息:

“突破奖”于2012年创立,旨在表彰最具影响力的科学工作,并弘扬基础研究对人类的重要性。更多信息请见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

2025年基础物理学突破奖获奖者

https://breakthroughprize.org/Laureates/1


华大物院党委融媒体中心

华大物院团委宣传中心

通讯员|尹 航

责 编|蒋淳任

审 校|王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