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2级开始

作者:wangjp 时间:2013-02-25 点击数: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0810)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总体要求

应掌握本学科坚实的理论基础,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工作作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德智体全面发展。能胜任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产业部门有关方面的教学、研究、工程、开发及管理工作。

具体要求如下:

1. 熟练掌握现代通信理论和系统设计、开发方法,熟悉通信技术特别是无线通信技术和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方向。

2. 熟练掌握光信号处理和光通信的理论知识,具有光通信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能力。

3. 熟练掌握信息与信号处理的理论和方法,具备多媒体信息处理、软件工程开发、电磁信号处理和天线设计的知识和能力。

二、研究方向

1.通信与信息系统

1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

主要开展移动通信系统与技术方面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重点研究:多天线技术(MIMO);多载波调制技术(OFDM);信道编码技术(STCLDPC码等);频谱感知与资源分配;中继与基站优化以及新一代数字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其他关键技术和应用研究。

2)光电信息技术及应用:

研究光电信息技术领域中的相关理论、器件设计、信号处理及应用,涉及光传输,光交换,光网络,光传感及光电信息处理等。

3)无线传感器网络:

主要研究传感器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射频电路设计与优化技术、车联网系统关键技术等。重点研究传感器节点、网络路由器、网络协调器和物联网网关;研究车联网与智能交通系统(ITS)领域中专用短程通信(DSRC)、射频识别(RFID)、智能卡(ICC)读写机及嵌入式POS终端平台核心技术。

4)电磁工程及应用:

针对无线通信和探地雷达系统中的电磁波传播和天线,研究电磁波在复杂介质和环境中的传播与散射;基于电磁超介质的新型天线(阵)理论与设计;雷达目标信息处理、成像与反演技术。

5)智能软件与知识服务:该方向主要从事智能教育软件的基础理论和软件开发研究,以及知识的描述、检索、获取、融合、浓缩和可视化等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符号演算、自动推理、智能地理信息服务和动态几何,以及知识本体的描述、知识的获取、检索、浓缩、概念图、融合和可视化等技术。

6)信息检索与语言信息处理:该方向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分析、处理自然语言,用程序实现分析和处理过程。网络时代,面向海量信息的文本挖掘、信息提取、跨语言信息处理、人机交互等应用需求急速增涨,该方向将对我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7)数字媒体与虚拟现实:该方向主要研究各种新型数字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及其相关应用技术,重点研究各种新型数字媒体和虚拟场景的构造、表现、传播和集成理论、技术,以及面向人类文化遗产保护、虚拟教育、娱乐等领域的应用方法和平台。

8)多媒体信息处理与通信:该方向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9)知识服务与管理:该方向本研究方向主要从事知识服务管理理论与知识服务模式的研究,以及知识服务领域的标准、知识管理以及知识服务系统开发的应用研究。具体研究内容涉及知识服务相关标准、大规模知识资源管理、知识发现、面向服务的知识服务系统构建等方向理论与技术,为E-learning等知识服务领域培养专门高级人才。

10)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该方向研究利用计算机对图像信息进行加工以满足人的视觉心理或应用需求的行为,包括图像预处理、数学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压缩、形状表示与描述、图像分割、纹理描述等;同时研究人类感知环境的原理以及如何用计算机来实现模式识别的理论和方法,如生物认证(人脸识别、指纹识别等)、安防监控、人机交互等领域。

2.信号与信息处理

1)智能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智能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高新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智能计算与数据挖掘、数字图像处理与分析、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智能信息处理与系统、多传感器信息融合及智能检测与控制技术、智能信号处理技术及其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等。

2多媒体通信与信息处理

主要从事网络多媒体信息传输和处理的理论和应用研究。内容包括:IPTVP2P等适用于多媒体传输的网络支撑技术、流媒体传输技术、音视频编码和数字媒体技术、网络多媒体信息内容检测和安全防范技术等。

3通信信号处理

主要从事信号与信息处理的理论与应用研究。内容包括:多输入多输出时空信号处理技术、智能天线和自适应信号处理技术、信道估计和信号分离技术、多用户检测技术等。

三、基准学制、学习年限与总学分

硕士生基准学制为三年,最长学习年限为四年,总学分36-38学分(18学时/学分)。其中课程学习2年(以课程学习、实践为主,兼顾论文的前期工作),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一般不少于1年。

提前修满学分、完成学位论文并达到学校和本学科规定条件的硕士生,可申请提前答辩和毕业。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和教学进度按三年基准学制安排。(具体课程信息见《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五、实践环节

实践环节包括教学实践、学术活动两部分,各占2学分。

教学实践必须面对本专业本科学生,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进行,教学实践内容可以是讲授部分本专业课程,也可以辅导答疑、批改作业、指导实验、辅导或协助指导本科生课程设计和毕业论文,教学实践的工作量为17学时,学生要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考核表》,已有三年相关工作经历的硕士生,可以免修教学实践。

学术活动要求必须参加本学科的学术活动8次以上,其中1次必须是校外学术活动,每次都要有1千字以上的学习报告,并填写《华中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考核表》。实践活动结束后,由导师和导师组进行考核,确定合格或不合格。

六、科学研究

三年毕业的硕士生不作发表论文的硬性规定,申请提前毕业的硕士生在校期间必须有署名单位为华中师范大学且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的本专业学术论文1篇。

七、学位论文

研究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选择有重要学术或应用价值的课题开展研究,学位论文要有新见解。研究生应于第4学期末提交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详细阐述选题意义,国内外发展状况,研究内容和方案,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导师组对开题报告进行审定。第5学期末,导师组对课题研究进展进行中期评估检查。论文答辩前一个月,导师组对论文研究成果进行评估验收,达不到要求的不得参与学位论文答辩。学位论文评审和答辩按照《华中师范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进行。

八、培养方式

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与指导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入学后一个月内,研究生结合自己的兴趣和特点,在导师指导下制定好个人培养计划。

进入课题研究后,按照正规科研管理模式,定期参与科研团队的学术讨论,在导师的指导下,逐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独立从事创新性研究的能力。同时组织研究生参加各种形式的学术讲座、学术报告、讨论班、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锻炼提高研究生的综合素质。

九、必读文献

书目、期刊清单附于培养方案之后。

十、其他规定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全校硕士生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2

理工农类硕士生必修

第一外国语

72

4

12

全校硕士生必修

一级

学科

必修

课程

1121080900001X

矩阵论

36

2

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必修

1121080900003X

随机过程

54

3

1

112108090020X

现代通信理论

54

3

1

二级

学科

必修

课程

112108090016X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

36

2

1

通信与信息系统必修,信号与信息处理选修

112108090023X

移动通信

36

2

2

112108090017X

信号检测与估计

36

2

2

112108100001X

电波与天线

36

2

2

112108090023X

移动通信

36

2

2

国家数字化学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必修

112108100002X

软件工程

36

2

2

112108100003X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

36

2

2

112108090021X

现代数据库技术

36

2

2

信号与信息处理必修,通信与信息系统选修

112108090025X

人工智能导论

36

2

1

112108100002X

软件工程

36

2

2

112108100003X

多媒体原理与通信

36

2

2

选修课程

112108100004X

自组织网络与无线传感器网络

36

2

1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选修

112108100005X

MIMO系统与OFDM技术

36

2

2

112108100006X

现代编码技术

36

2

1

112108100007X

通信信号处理

36

2

2

112108100008X

现代通信网

36

2

1

112108100009X

光纤通信

36

2

1

112108100010X

雷达信号处理

36

2

2

112108100011X

现代传感技术

36

2

2

112108100012X

光电信息技术

36

2

2

112108090022X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36

2

1

112108100013X

管理信息系统

36

2

2

112108100014X

智能计算

36

2

2

112108100015X

模式识别

36

2

2

112108100016X

机器学习

36

2

2

112108100017X

虚拟现实技术

36

2

1

112108100018X

算法设计与分析

36

2

1

112108100019X

人机交互:理论与实践

36

2

2

112108100020X

计算机图形学

36

2

1

112108100021X

计算机视觉

36

2

1

112108100022X

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

36

2

2

112108100023X

计算机网络

36

2

1

112108100024X

数字图像处理

36

2

2

112108100025X

最优化算法与仿真

36

2

1

112108100026X

微波系统与工程

36

2

1

112108090024X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36

2

1

112108100027X

科技论文写作与发表

18

1

2

112108100028X

数字视频音频压缩与编码

36

2

2

112108090002X

现代电路理论

54

3

1

112108090004X

嵌入式系统与应用

54

3

2

112108090005X

信号完整性分析

54

3

1

112108090006X

CMOS模拟集成电路设计

54

3

2

112108090007X

光电子学

54

3

1

112108090008X

电磁场理论

54

3

2

112108090009X

数值分析

54

3

2

112108090011X

半导体器件基础

54

3

1

112108090015X

天线理论与技术

54

3

1

说明:1.一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含一门研究方法类课程,必修不少于3门,8-10学分。

2.每个二级学科必修课程开设3-5门,8-10学分。

3.选修课程开设不少于5门,8-10学分。

4.“备注”栏标明各门课程的修读对象。


信息与通信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研究生文献阅读主要书目和期刊目录

序号

著作或期刊的名称

作者或出版单位

备注(必读或选读)

1

Digital Communication-Fundaments and Applications (Second Edition)

B.Sklar

Prentice Hall PTR.

必读

2

Digital Communications (Fourth Edition).

John G.Proakis.

电子工业出版社

必读

3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an F. Akyildiz

WILEY

必读

4

现代信号处理

张贤达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5

信号检测与估计理论

赵树杰,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6

信号检测与估计

张明友,电子工业出版社

选读

7

信号检测与估计

许树声, 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选读

8

电波科学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选读

9

电子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选读

10

通信学报

中国通信学会

必读

11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IEEE

必读

1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必读

13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

IEEE

选读

14

IEEE Journal on Selected Areas in Communications

IEEE

选读

15

IEEE Journal of Selected Topics i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选读

16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IEEE

必读

17

IEEE Signal Processing Magazine

IEEE

选读

18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IEEE

必读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IEEE

必读

20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Part I: Regular Papers

IEEE

必读

21

Proceeding of IEEE

IEEE

选读

22

IEEE Tra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IEEE

选读

23

IEEE Trans. On Microwave Theory and Technology

IEEE

选读

24

微波学报

中国电子学会

选读

25

Electromagnetic Wave Theory1, 2

Kong, J. A.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必读

26

天线(Antennas: For All Applications)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选读

27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IEEE

选读

28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 Research

MIT Press, USA,

选读

29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pplications

Taylor & Francis Group

选读

30

Electronic Letters

Institute of Electrical Engineers

选读

31

天线(Antennas: For All Applications)

John D.Kraus, Ronald J.Marhefka

选读

32

IEEE Antennas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IEEE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Society

选读

33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pplications

Taylor & Francis Group

选读

34

Optics Express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选读

35

Optics Letters

Optical Society of America

选读

36

Chinese Optics Letters

中国光学学会

选读

37

Pattern Classification

Duda R OWiley-Interscience

必读

38

《模式识别》

边肇祺,张学工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39

《人工智能及其应用》

蔡自兴,徐光佑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0

Neural Networks: A Comprehensive Foundation

Haykin SPrentice Hall

必读

41

Digital Image Processing

Gonzalez R CAddison-Wesley

必读

42

神经网络设计

(美)哈根等著,戴葵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必读

43

模式识别原理、方法及应用

J.P Ma.rques de sa, 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4

人工智能—一种现代方法

]Stuart Russell 、姜哲 译,人民邮电出版社

必读

45

SQL Server 2000/2005数据库开发实例入门与提高(附盘),

余金山等,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5)

必读

46

现代通信技术(第2版).

纪越峰.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4

必读

47

ASP项目开发全程实录

张景坤等,清华大学出版社

必读

48

IEEE ASSP Magazine

必读

49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

必读

50

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必读

51

Pattern Recognition

必读

52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必读

53

IEEE Transactions on Multimedia

必读

54

自动化学报

必读

55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必读

56

计算机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必读

57

软件学报

中国计算机学会

必读

58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中国计算机学会

必读

59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科学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

必读

60

电子与信息学报

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

必读

61

电信科学

中国通信学会

必读

62

信号处理

中国电子学会

必读

63

计算机工程

必读

64

计算机软件与应用

必读

65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必读

66

数据采集与处理

中国电子学会

必读

67

信息与控制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必读

68

传感技术学报

国家教育部全国高校传感技术研究会

必读

69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航天科技集团公司

必读

70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必读

71

计算机科学

必读

72

电子技术应用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六研究所

必读

73

计算机应用研究

四川省计算机应用研究中心

必读

74

计算机应用

中国科学院成都计算机应用研究所

必读

75

传感器与微系统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四十九研究所

必读

76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沈阳仪器仪表工艺研究所

必读

77

中文信息学报

必读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