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涯教育 引领成长|罗晓峰教授参加社区“教授面对面”专场活动

作者: 时间:2024-12-04 点击数:

1128日下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第三十一期社区“教授面对面”活动在校东区18栋社区工作室开展,罗晓峰教授与四名24级新生进行了一场启发思考与规划未来的专题座谈会。


教授介绍

罗晓峰,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科、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博士期间2009-2011年在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进行为期2年的联合培养,2011年被引进加入华师做师资博后,2013年被聘为物理学院副教授,期间作为访问学者访问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2016-2017),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2015)、日本筑波大学(2016)。长期从事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参与美国RHIC/STAR以及德国FAIR/CBM实验,在QCD相结构以及寻找QCD临界点的实验研究中做出了一批具有原创性的工作。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基金项目各一项(已结题),作为骨干成员参加973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一项、中德国际合作、海外学者合作项目各一项。现为STAR实验整体关联物理分析组召集人,德国CBM实验华中师大组理事。


座谈内容

罗教授首先进行了自我介绍,他用平实而亲切的话语讲述了自己在学术道路上的漫漫征程,从求学到投身科研工作的点滴经历,到如何一步步深入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研究领域。随后,教授深入浅出地分享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将高能重离子碰撞实验这个高深的领域,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他讲述了高能重离子碰撞如何帮助科学家们探索物质的深层次结构与宇宙起源的奥秘,为同学们科普了诸多前沿知识,拓宽了科学视野。接着,教授亲切地请同学们自我介绍,他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位同学的声音,通过这种方式与新生们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桥梁,也正式拉开了对大一新生进行生涯教育的序幕,让同学们在领略科学魅力的同时,对未来的大学生活与职业发展有了更多的思考与憧憬。

对于同学提出的“理论与实验的关系”的疑问,罗教授指出,理论与实验在物理学中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理论离开了实验就是空中楼阁”,物理本质上是一门实验科学,所有的理论均建立在实验观测的基础之上。理论只能被证伪,不存在绝对完美、无懈可击的理论框架。一个优秀的理论模型不仅能够合理地解释已有的物理现象,还具备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现象的能力,从而为实验的设计与开展提供方向。反过来,实验则对理论进行检验与修正,通过精确的测量和观察,验证理论的正确性,并为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依据。此次讲解让同学们深刻认识到在物理学习与研究中,平衡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的重要性,也为同学们日后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提供了科学的思维导向。


罗教授对同学“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怎样摒弃高中解题思维”的疑问发表了自己的见解。罗教授认为,大学物理相较于高中物理而言,是一个更深入的知识领域与思维体系。在高中阶段,大家对物理现象的理解往往较为直观和基础。而进入大学学习后,就需要转换高中思维模式,运用更深入、更严谨的方式去描述物理概念与规律。其中一个关键要点,便是要把大学的数学知识掌握好,例如高等数学中的微积分、线性代数等内容。这些数学工具能够帮助我们精确地对物理量进行量化分析,无论是在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随时间的复杂变化,还是在阐释物理场的空间分布与相互作用等方面,都可以借助数学公式、模型和计算方法,将抽象的物理原理以一种更为准确、细致且逻辑严密的方式呈现出来,从而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大学物理所涵盖的诸多知识体系的内涵与本质,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物理世界的奥秘奠定坚实的基础。


罗教授认为,同学们在当今快节奏、信息洪流的时代,应该学会合理分配时间并做好自身的时间管理。首先,应当先静下心来做好自己的人生规划,把时间的尺度拉长来看,明确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切不可盲目跟风或陷入与他人攀比的漩涡。通过刻意的练习,把复杂的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具体可操作的步骤,逐步提升自己的能力,并且始终保持自己的初心,不被外界的干扰与困难所动摇。同时,也要注重身体这一“革命本钱”,平时多留意锻炼身体,坚持良好的作息规律,充分利用好学校的运动场所等资源,让身心保持在健康的状态。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去接纳新鲜的事物,积极探索世界,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


此外,罗教授还建议同学们阅读一些有关物理学史的书籍,因为物理学并非是凭空出现的学科,了解其发展进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物理学的本质与内在逻辑,从历史的脉络中汲取智慧与力量,为我们在学习、研究或生活中的各种探索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华大物院格致生涯教育与学习发展中心

通讯员|石如意

责 编|孟晨轩

审 校|马 英 舒佳欣 张思佳


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52号 联系电话:027-67867939 邮编:43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