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下午,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物趣呈研”科普嘉年华活动于博雅广场顺利举行。本次活动由共青团华中师范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委员会承办,到场物院嘉宾有党委书记张明生,副院长俞云伟,教授刘守印,团委书记高玉茜。
进入活动场地,首先能体验到的活动是“弹指神功”和“正字反写”。在小活动“弹指神功”中,参与者须在一分钟内用一枚硬币将七枚叠在一起的硬币从下到上逐一射出来;在“正字反写”中,参与者抽取一枚写有字的卡片然后背对着镜子写出此内容,若能从镜子中观察出字为正立,则挑战成功。这两个活动中,参与者需要运用镜面成像和物体惯性相关的知识。

在活动“穿墙而过”中,物院讲解员金鸿飞演示了球在筒中穿过一道“黑墙”的场景。金鸿飞解释道:筒由两部分组成,两部分都覆盖着一层偏振片,而两部分的偏振方向不同,于是在中间部分光无法通过,给人一种有堵黑墙的感觉。经过金鸿飞的介绍与演示,参与者认识到了光的本质是一种电磁波。

“弹性碰撞”活动,参与者能够体验牛顿摆,并通过实验学习到弹性碰撞的知识。讲解员杜鹃细心讲解并辅以公式推导,让参与者明白了完全弹性碰撞的条件。一旁的“大家伙”是现代通信技术实验室完全自主设计的无人驾驶车辆——“丁盯号”,讲解员为到来的嘉宾讲解无人驾驶车辆的组成部分、技术前景、研发难度等。


“抗疫中的我们”展区展示了有关口罩、紫外线、负压救护车等蕴含的物理小知识,物院学子在该展区驻足良久,显然对疫情有深深的思考。疫情期间体温监测和佩戴口罩十分重要,在这次活动中,参与者便可以在专门的摊位体验到人脸识别与口罩监测。讲解员向参与者介绍了基于深度学习的二分类的人脸检测和口罩识别、基于神经网络的人脸识别以及利用特征提取的口罩佩戴正确识别。

针对2020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颁发给天文学领域,本次活动专门设置了天文展区,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科普与讲解;同时介绍了黑洞的概念、形成和发现,为参与者普及了黑洞的知识。
本次“物趣呈研”科普嘉年华活动中,项目与物理紧密相关,旨在让参与者玩得开心的同时也能学习到相关的物理知识。物院19级学生刘启恒表示,“在活动中不仅能体验到有趣的小游戏,并且还能科普到许多物理小知识,让我从中受益匪浅。”至23日晚,本次活动圆满结束。